咨询中的觉察。。。。
通过督导我认识到:来访者的频繁打断话题,同我的共情不到位、没有深层次的理解来访者有关,而我还没有觉察,还让自已耐心的听下去。。。而不能迅速的调整自已的咨询思路。。。在今后的咨询中要留意了。。。
共错情了。。。。
。。。与来访者的共情只流于形式上的,更深层的觉察和共情却是表错情了。。。。共情到老公那边去了。。。。呵呵。。。。,谢谢老师的指点,这是我在做个案以前就有觉察不对路、但又不知错在那里、当然就更没有认真对待寻求改进的地方。通过这次督导,我明确的知道了这是同我的价值观有关系的,我一直认为女人不论她的社会角色如何成功,她回归家庭后,她的角色都仍是妻子和母亲。但事实上也不能说不这么做的女人就一定会错呀。。。这是受我自已深层认知的影响,我可以不喜欢这样的人,但在做咨询师的过程中我必须接受。
婚姻是可以通过咨询改善的,但不爱是没有办法的。。。。
胡教授:这是最困扰我的地方,在接触个案的时候,有时自已感觉到能找到问题的原因了,来访者也能意识到就是这么回事,但却拒绝接受改变。我知道每个人都有拒绝改变的权力,
可就是感觉到很挫败和无奈。。。督导时老师说婚姻是可以通过咨询改善的,但不爱是没有办法的,我觉得老师说的很对,但就是不能很好的释怀。每一个个案都想努力做到点什么,自已感觉没有做到什么就会觉得沮丧,感觉到在很多的时候心理咨询是很无奈的。。。是这样么?很想聆听胡教授的指点。谢谢您了。。。
能说出来的就是他最重要的,能说出来的就是他印象最深的。。。
来访者能说出来的就是他最重要的,能说出来的就是他印象最深的。所以做为咨询师是不是能做到认真的倾听,从案主的叙述中找出提问的方向,按回合来逐一的澄清,澄清的过程中以提问的方式让来访者达至自我的控索和领悟。
贴着来访者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情。。。。
回到上次督导的过程中。。。“你能告诉我你是用怎样的方法做到努力学习了但还能不让其他人知道的呢?”这一句看似普通的问话,蕴含了咨询师对中立性态度的把持,没有评判、但却表现了接纳,没有“我理解你。。。”貌似的浪花顶上的共情,但让来访者体会到了咨询师在对他所述内容认真的听、认真的想。。。。体会到了咨询语言背后的潜台词:“我听进去了,听明白了,且我还对你的事情有很多好奇。。。我愿意同你一同的探索。。。。”呵呵。。。这才是更深层的共情,贴着来访者走,让来访者可以触摸得到的“共情”,感觉到的才是最真实的。
尽量不要过早的使用咨询师自已。。。。
。。。。过于早的使用咨询师自已,可能会由于不清楚来访者的意图而呈现了咨询师错误的了解和体会,而使咨询陷入尴尬的局面;另外不准确的自我暴露又会使来访者感觉到咨询师的答非所问,从而对整个咨询产生怀疑。如果说心理咨询就像中医的话,那咨询师本人就是治疗过程中的一贴药,要对症下药就要有对病的探索过程,没有对病的深层探索,就会被来访者指那贴那了。。。。
咨询如跳舞。。。。
。。。。。自愧总是后知后觉,所幸总能有所察觉。。。这就是这样的一个我,正如我接受我的不辩方向一样。。。呵呵。。。这次督导过程中当胡教授描述“咨询如跳舞,有人多的时候、有遇到桌子、物品的时候你也一定是要绕过去(这是同第二次督导时叙述的一样的部分),但你一定要听曲子,是三步曲就跳三步,是四步就跳四步。。。。你不可以在跳三步时遇到问题就变为了四步。。。。。(这是这次督导就跳舞的话题谈出的新内容),这就是坚持。”呵呵。。。后边的“三步变四不步”的描述太经典了,我是一个业余的跳舞高手,所以当胡教授说到这里时,我已经完全的沉浸在了跳舞的旋律中,并已在尝试着“三步变四步”那种混乱的窘境。我和来访者的脚在互踩。。。还有可能摔跤。。。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