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心理咨询师成长小组接受杨风池老师
在线督导实况直播
2012年10月18日,在金玉心理咨询师成长小组全体的努力下,在华夏心理教学中心总部的大力支持下,小组的十名成员接受了目前国内心理学大师杨风池老师的在线督导,并同时面向全国实务技能学员进行直播。
得知要接受杨风池老师督导的消息传来,金玉心理的全体组员们既兴奋又激动,终于可以一睹大师的风采、聆听大师的迷途指点。。。。有的组员一夜没有睡好,她们急于要把自已所有的困惑向大师倾诉。。。。。
晚上七点,杨风池老师按时来到了直播间,当杨老师说:“大家好呀,我看到你们每位了。。。”时,大家全兴奋的高喊:杨老师好!
督导的全过程中,组员们在杨老师“锅碗瓢盆”般的叙述中,一步步的带入了自我的深层探索之中。。。振奋的话语太多了。。。。以致于不能完整地描述它的全貌,现摘录几条杨老师的对话逐字稿,与现在在电脑前看这篇文章的您,我们一起共同的重温与领悟。。。。
督导对话逐字稿:
一、杨老师:那你们现在每一个人是不是就你们在小组里头有疑惑的问题,一人向我提出这一个问题。不要弄成问题清单让我读着看,你们自己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来,我要听你们用什么样的口气和语气来提出这个问题。
扣子:好。。。。。。我一直都不是特别满意我们在小组活动中有部分的成员会有话题,然后喜欢讲理论性的东西,或者是带评判性的语气。这个其实是我第一次又特别去强调的规则的问题,但是很难避免,因为大家都是学心理学的,然后迫不及待地想要用自己所学的东西去帮助别人,这不是刻意的,这些我都能理解。我有时候我在提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有关注到我内心的一个东西,我会站在组织者的角度,希望大家不要去讨论这种理论性的东西的时候,对方会有阻抗,我有意识到,然后我有反省自己,好像我在说她的时候,我也是在评判,那他出阻抗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会有一些蛮难处理的情结在里面。。。。。。
扣子: 。。。。。。星星建议玉儿用家排处理个人生活问题。。。。。。
杨老师:你要是想制止他这种倾向,或者想引导他向比较有利于小组的方向,你可以怎么做?
扣子: 。。。。。。
杨老师:因为不要说心理咨询师,就是所有人,当一个人说“我喜欢喝茶“,你跟他说说“茶有什么好的,现在说喝酒呢,你别说茶的事儿”,对方都会给你反击。
扣子: 。。。。。。想了一个回复,但是觉得很生硬。
杨老师:说说试试。
扣子: 。。。。。。
杨老师:那其他的同志,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比扣子。就是,不光是星星了,就是谁正在说一个理论化或者技术化的语言,跟小组的氛围不一致的时候,我们都要打断他,不光是组长,组员有这意识都要打断他,那用什么方法更为巧妙?
莹: 。。。。。。
杨老师:这挺不错的。刚才我看到有网友在上面发,说先肯定他,再提出你的建议。这意思就补充了刚刚扣子所说的共情度不够的。我们接任何人的话茬儿的时候恐怕都得先肯定人家一下“这是个好办法,挺不错的”然后再说出你要的,比如说,你刚才说的,先肯定对方,这就第一,比原来答案好一点,有没有现有答案更好一点儿的?玉儿呢?有人说用家排,你觉得他们说的这些,能接上你的话茬儿吗?实际上是你引起大家说这件事的,按说,大家说的事儿都应该围绕着你,围绕着你说的时候大家要注意的是要说自己,而不是直接奔着玉儿去。你觉得如果要是扣子打断了星星,你觉得她怎么说你听着舒服?
逐字稿二、
杨老师:可能这些都是不错的啊,其实在心理咨询的对话语境里头,不会有完全错误的表达,只会有哪个更恰当和准确,只是准确程度精确性的不同,不存在完全错误的说法。当你达到最恰当的状态的时候,所有听了你这话儿的人都会觉得舒服。这就是心理咨询师要做到的。所以如果你这话儿仅仅跟玉儿或星星共情,都是不够的。你接这话茬儿的时候要跟这两个人都共情,然后把话茬儿引到小组的主题,而不是上来就说“你这个是错的,以后再讲”“你这个离题”,这话是对的,但是精准度不够。
玉儿:对,对,是这样子的。谢谢杨老师
杨凤池:所以我觉得这时候如果扣子对于这二位稍加共情,然后开放自己的某些感受,可能是最恰当的。因为小组是自我成长,不是去帮助A、帮助B、帮助C,我们的任务是去体会我们内心的感受。而当你用心去体会自己内部的感受的时候,对玉儿、对星星都是最大的帮助。就是让她们恍然大悟,“对,我们应该像扣子这样,因为我们这小组不是治疗小组,也不是学习小组,也不是技术小组,我们是自我成长小组,自己解决、梳理自己的问题。就是你把最正确的方向直接呈现出来,而不是指责、建议谁应该怎样做。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
你们注意到我刚才抓住玉儿一句话我就进来了,你说了,我要点评一下,我有点感想。玉儿说的话,有两点我印象很深,一个是“我是一个问题很多的人”,一个是“大家给了我很多指导”,这两句话都呈现出来她自我力量的欠缺,必须要给她两股正性的力量支持玉儿以后有勇气面对困难,有自信面对她未来的生活。就是你问题很多,我们问题也不少。。。。。。一下就把玉儿比别人第一点的状态提升上来。。。。。。虚心学吧,以后别人会给你更多的指导,不断矮化了玉儿。
杨老师:刚才好像老师一直要说呢。
翟老师:如果实在是卡在那儿。。。星星的看法很不错,那火柴你有什么样的看法?这样来转好不好?
杨老师:让星星讲有什么样的意见。
星星:火柴可能会说,没什么看法,然后我接下去说。
杨老师:如果要转到星星身上,可能需要转到,我们特希望听到你对玉儿这样的经历的感受,而不是你出手拿出什么技术来建议。成长小组。。。。。。是通过互动,调动起我们心里的、内在的能量,然后反过来看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整理我们自己,去正确认识我们自己。就像刚才一开始大家说的,在组里的收获,就重视这些。而不是说我们在组里拿出什么技术,给谁治了,这不是治疗,不是治疗小组。
星星: 。。。。。。
杨老师:对,实际上呢,我理解星星的意思,就是她一听见有人有痛苦,她那咨询师的状态就出来了,就是说我给你点儿药。但是实际上玉儿说这话,也不是让你给治疗的,人家也是通过表达,然后反思,然后自我认识,来在小组里成长。并不是说你们是特高超的,特有技术的,比她特别好的。。。。。。。(扶平玉儿的例子)当一个组里有一组员觉得自己问题特别大的时候,这时候其他组员有义务把这个人丛矮化状态赶紧给他扶平,而不是说“嗯,是,我们这组里就他问题大”,那这组对人的精神营养程度就不够了。我下边说一句话,你们可以在今天督导之后还可以继续想,你们好好想一想,在你们身上,有没有玉儿身上很多很多的特点,只不过我们没遇到玉儿现在的困境,一旦我们遇到玉儿那样的困境,我们也不一定就做得比人家好。有时候我坐在咨询师,看着对面的来访者,我对人家是十分的敬畏,甚至是有些惶恐的敬畏,要保持自己是无知的状态,是保持自己不轻易采取行动的状态,而是对人家十分敬畏。这敬畏怎么来的?我就问我自己,你杨凤池如果处在对方目前这个处境,你能不能自保?我为什么敬畏呢?因为我拿不准,当这样的情况落实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是不是一定就比这个人强?当然了,我们有可能比人家强,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这样的事情就始终没落到我们身上来。可是问题在于,你们还得反问,逆向推理,就是如果是你,这样的遭遇放到你身上,你现在能想出比他更好的办法和应对方式,走过这一关吗?当你到这个状态的时候,你跟他做共情就会做得最到位。因为你发现,我们俩都是一条宝贵的生命,都是具有内在终极本质一致的生命,我们没有理由轻视任何一条生命。这时候再出来的共情,应该是共情水平最高的。如果你骨子里就说“唉,这人怎么遇上这种事儿,他怎么成这样?”内心是这样,表面上你说“我特尊重你,我特理解你”。不要说一个成人,就是一个小孩,你看这小孩就特讨厌还跟小孩说“我爱你”,那小孩都能感觉得出来你是假的。所以当我们发自内心出来特别大的善的时候,有很多共情就自然到位了。而不是我们在技巧层面上使用语言,然后讲究技术,应该说怎样说是共情,怎样说是倾听,怎样说是理解, 不是的。就是你发自内心真的跟人家站在一起,真的理解人家,真的与人为善。这种东西比技术还重要不知多少倍!这个问题是不是就可以了,扣子?
逐字稿三:
乐乐:大家可能会不接受我
杨老师:不接受就有可能怎么样?
乐乐:大家就会排斥我,孤立我。
杨老师:就会被抛弃,那你就可以联系你早年的生活想一想,从你什么时候开始特别害怕别人不喜欢你。然后下回你就会发言,因为这个小组的人不会抛弃你。我觉得你挺幸运的,我想问问你旁边的这位,很抱歉我忘记你叫什么了。我想问你个问题,刚才我又制止了你表达,你有什么感觉?
CICI:我提的东西跟今天的主题不是很符合吧。
杨老师:你先且慢,你是不是需要先跟我核对一下。就是说,你刚才被我制止了,你认为你说了跟今天主题不合适的东西,你认为我是因为这点制止的你。
CICI:
杨老师:于是你觉得自己似乎做错了事?
CICI:有点,我觉得我好想 没有把握好今天
杨老师:不经意之间又犯了错,被杨老师严厉地加以制止。
CICI:
杨老师:你离了题,你觉得你自己做错了事,那我制止你,那就应该是一种批评啊。
CICI: 。。。。。。维护活动的正常进行。。。。。。
杨老师:那就是似乎你要打乱这个秩序,我给你制止了?
C ICI:但是我没有想打乱。。。
杨老师:你注意到了吗?你现在说的话,我听到的是一个幼儿园的小女孩,“叔叔,我不是故意的,我不是想捣乱,我没有坏的意思,我其实本来是想。。。”但是你始终没有跟我核对,“你为什么要打断我”你可以猜测说是我想什么想什么,但是你始终没有跟我核对,始终没有问我“我说的对吗?”你为什么一直不问我这个问题?这会不会进一步冒犯了我,让我进一步惩罚你?
CICI: 。。。。。。
杨老师:所以你就不需要再跟我开放你很私人化的个人经历, 再找我做什么心理咨询性对话,而是请你把今天咱俩对话的场景,跟你的早年生活联系起来去想一想,在你以往的生活里、原生家庭里你是怎样形成这样一种缺失的。就是只要你跟别人相处当中发生了不和谐,肯定就是你犯了错误,这是怎么形成的。用它来解释你当前、现实生活中,比如说同事的、上下级的、爱人的、孩子的各种关系当中的苦恼,就可以了。现在你想让我揭开谜底吗?我为什么打断你。
CICI:想。
杨老师:我最真实的想法是,保护你和爱护你。因为你个人化的东西太不适合在我们这么一个网络聊天室里,可能有上百人倾听的状态下开放,而你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错误。我只是保护你,不要在更多的人面前说自己个人化的东西,你什么都没说错。而你刚刚说离了题了,可能破坏了督导正常进行什么的,这些都是你的投射、你的推理,跟我对你的态度差距很大。因为我觉得你是那样好的一个人,是不容伤害的,哪怕你自己不怕被伤害,我也得保护你,我不能让网络上这么多人,都听到您来讲你很个人化的东西。而我现在做的事情是,不用您去讲那些,我认为就可以帮到您。好吗?
逐字稿四:
玉儿:我们当然想长期做下去。。。现在这种活动方式和时间、节奏,我们还是这样一种方式,自我开放吗?就是方向怎么走?
杨老师:当你觉得太不需要方向的时候,我觉得你就成长了,人在没成长的时候老要找方向。
玉儿:。。。就是一些锅碗瓢盆的东西。。。
杨老师:有时候恰恰是一些锅碗瓢盆的东西,倒是值得认真听和思考,他为什么在这么重要的时刻说锅碗瓢盆。我们刚进入心理咨询的时候,我们有一个特别的、离谱的假设,就是,这一个人进了咨询室跟咨询师会说一些什么呢?肯定是一些惨不忍听、惨不忍睹、骇人听闻、灭绝人伦,简直不可告人的一些事情。但是实际上,当我们进入咨询室的时候,我们听到的就是锅碗瓢盆。只不过锅碗瓢盆有的人是锅碗瓢盆式的表达,有的人是碗锅瓢盆式的表达,有的人是碗盆锅瓢式的表达,没有多少骇人听闻的东西。而一个成熟的咨询师和不太成熟的咨询师挺重要的区别就是,当人家说锅碗瓢盆的时候,成熟的咨询师很认真地听锅碗瓢盆,然后听锅碗瓢盆背后的弦外之音,看到锅碗瓢盆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没有经验的咨询师会怎么说,“你能不能先别老说锅碗瓢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儿,你说点重要的事儿”而对方会怎么说,对方说“没什么重要的事儿”你说“你阻抗了”我觉得这不是阻抗,这是咱们技术使用不到位,把人家激惹了。比如说,一个来访者坐到你对面,你说“你怎么不好”对方说“我没什么不好,没什么大问题”“没大问题你来”“我就是想来看看”你越问他越潜,你俩憋着“你跟谁学的心理咨询”“我跟华夏”“华夏算什么”越说越没谱儿;这人儿往这一坐,你一见这人你说“今天天儿不错”你开始说锅碗瓢盆了,但是对方会怎么说“哎哟,我难受”你说锅碗瓢盆,他就端出重量级的,他说锅碗瓢盆你要穿透他的锅碗瓢盆,当你一穿透锅碗瓢盆他就把后边的东西端出来了。
去年我们华夏在北京办了一个个人成长工作坊,在工作坊期间,我在现场帮助一个人的时候,这个人就会说一些锅碗瓢盆,而且说得很长,底下一些没有经验的咨询师就说“行了,别净说这些没用的,赶紧说一点重要的”我说,“你千万别这么说”有时候一个小时的帮助,。。。
所以你们要注意啊,我们小组里头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有重大心理学意义的,可能是以锅碗瓢盆、鸡毛蒜皮的形式呈现的,或者你某人缺席或迟到呈现的,我们都要想。我给大家讲一个我自己的事情啊。教务处长游泳(第二个视频38:40-39:15)“但是如果你健康没有了,生命没有了,你还忙吗?”听了他这句话,我也拿游泳裤去游泳。。。你表面上来一个人说特别忙没时间,或者堵车,或者孩子喂奶,或者正在怀孕保胎什么的,有好多理由,但是当他把小组活动排成第一的时候,缺席就不会出现了。什么时候把优先级排到最高呢?就是我们的小组活动得卓有成效,每一个人在这里都得到爱护、关心、滋养、成长,你叫他退他都舍不得。但是如果我们每一次得到的很少,那我们以后缺席的人会越来越多。
。。。。。。
我希望你们深圳这小组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没有结构,也没有五年、十年的规划,但是坚持了五年到十年,那你们个个都是成熟的咨询师,自我成长得很好。而且我有一个观点,一个成熟的,或者说到了一定高境界的咨询师,不是技术特别高的人,是自我成长特别棒的人。自我成长得好,可以弥补技术的不足,自我成长不到位,技术特别精湛,没人让你用,你跟人建立关系都建立不好,你连共情都不到位,你连善良都表达不出来,谁让你拿着刀就往人身上捅啊。。。。
真正的大师,是个人成长先行的,如果只是技术好的人,只能是工匠而已,成不了大师。。。。
结束语:
翟老师:杨教授,您好。今天的您的督导过程中,我感觉最受益的一句话就是您说的:“在咨询的过程中,面对来访者,我会去想:我和他遇到同样处境的时候,我有没有他强,我能不能做到像他现在这样的状态”。带着这样的心情去共情,会让我们更好地触摸到什么是真正的共情。然后在课程中,使我更深地对一句话有所领悟就是:“探究术之极致,方知大术无术”,所以这也将是我们这个小组接着往下走,找到的最好的方向,谢谢杨教授。
。。。。。。
督导结束后,组员们就督导中的收获,时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共同的探讨。。。。。。
感谢杨老师,感谢华夏心理为我们整合了这么好的成长平台,使我们能在进入心理学行业的初期就能与大师近距离的接触。。。幸福如我,缘于我是华夏-金玉的一员。。。。。
杨老师:阻抗是什么呢?就是我交了你钱,付了你费,让你给我做心理治疗,然后你让我说什么,我不说,而且你问我“你怎么样了,生活中有什么重要的事儿”“我忘了,我不记得了”,而他说这话的时候发自内心,并不是针对你问他的问题,而是他发自内心,他真的不知道,阻抗是无意识的。而你刚刚说的是在意识很清晰的情况下的反应。
杨凤池老师简介:
杨凤池,著名学者。现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心理学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杨凤池教授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咨询工作。共发表科研论文37篇,译著4部,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12部及科普著作5部。曾获2项科研成果奖,1项技术改进奖。1995年获得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996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同年9月当选为首都医科大学“十佳青年”。自1985年开始从事心理健康工作,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丰富工作经验。1995、1996和1997年三度赴意大利进修,学习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技术,1996年获得国际本体心理学会颁发的“临床心理学家”资格证书。1997年6月参加瑞士日内瓦国际心身疾病研讨会,1997年10月参加莫斯科第一届世界本体心理学年会,并做大会发言。自2000~2003年接受中德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系列培训,取得毕业证书。
杨凤池教授开展了大量心理学社会实践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他曾经为“神舟飞船”系统工程技术人员、中央驻京机关干部、国际航空公司、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等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和高校大学生做心理减压讲座;并参与黑龙江洪灾灾后心理救援和“非典”心理干预工作。他的活动经常被中央和地方媒体报道,并经常应邀在电台和电视台主持心理咨询节目。目前,担任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特邀专家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