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30日早上9点30分,大家期待已久的,由加州健康研究院(California Institue of Health)组织的830心理急救网络视频会议如约上线,110多位祖国各地的专业人士在网络视频会议室里汇聚一堂,共同讨论学习来自中美的五位顶尖心理专家介绍急救的必备知识。
会议主持人、CIH联合创始人童慧琦博士启动会议
本次会议邀请到美国国家创伤后应激障碍中心(National PTSD Center)专家、美国心理急救手册主要参编人员之一、创伤心理学大家Joe Ruzek及四位中国心理学专家,和两位曾参与汶川地震和天津爆炸事件心理急救的一线工作者共同探讨心理急救中的理论与实践中的原则要素。
童慧琦博士为本次会议制作的PPT
正如童慧琦博士在介绍中所说,没有危机可以被浪费,如天津8.12爆炸事故一类的悲剧,也正是心理工作者们反思、学习的机会。因此CIH特地将830心理急救研讨会中各位专家的精彩观点汇总在此,以供所有参会及未能参会的心理学工作者、爱好者学习收藏。会议完整录音稍后分享,CIH还将继续开展创伤系列讲座,敬请关注。
Joe Ruzek—美国国家PTSD中心培训部主任、斯坦福大学教授
急救只是灾后救援工作的一小部分,旨在创伤性事件发生后的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应急
心理急救的五个原则是:
为受灾人们对未来提供希望和乐观态度
为受灾人群保障身心安全感
帮助人们恢复平静
帮助人们和别人连接
帮助人们感受到自我和社区效能,提高个人对局势的掌控感
提供心理急救的人群包括第一时间应对者、心理健康专业人员、学校人员、义工、健康和公共卫生官员
提供心理急救的地点主要在紧急状态下提供,在哪里遇到受灾人群,就在哪里提供支持,例如庇护所、学校、医院、家庭援助中心、咨询热线等
围绕五个原则,心理急救的八个核心行动是:
和受灾人群进行恰当的联系和接触: 征得允许、介绍自己、解释在这 个情境下自己扮演的角色,询问他们即刻所需要的东西,提供各个机构和团体的联系方式
确保个体的身心安全和舒适: 提供有关灾难应对的积极信息,把个体和其他受灾人员连接起来,避免受灾人员不被过度、反复报道的媒体信息刺激,避免唤起负面身心体验
对那些情绪反应过度强烈的个体,试图稳定他们的情绪: 例如帮助他们 和朋友们连接,和他们谈论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掌控的方面,也可以让要 求他们和心理急救者产生目光接触
收集信息: 急救中的收集信息目的是了解受灾人群的需求,以决定是否需要立即转诊,需要发现个体受灾体验的性质、严重程度、是否有丧亲;通常情况下,不会询问详细的创伤性体验,通常是跟随受灾者的描述体验事件
提供实际帮助: 询问受灾人群当下即刻的需求,讨论能采取的行动,并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设定能够达成的目标、以增强信心,建立对 环境的掌控感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例如家庭、朋友的连结,鼓励他们使用已有的支 持系统;特别要关心那些社会性疏离的人群,直接向他们提问,了解他们 可以和什么样的支持性人群交谈,以获得帮助
为受灾人群提供有关应对方面的信息: 例如简单的心理教育、有关应激的反应以及什么样的行动可以减少应激行为等;询问受灾人群已经在采取什么应对行为,其中哪些起到了作用;要注意到消极性的应对,例如社会退缩、极度回避谈论灾难事件、过度工作、表现出愤怒和暴力、酗酒或者药物滥用;同时鼓励积极地应对行为,例如应用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设定 和达成目标、放松、休息、锻炼、寻求咨询辅导等
将受灾人群和合作性的服务或机构联系起来:让他们接触到各种服务设施,帮他们寻找家人
心理急救是有局限性的,它只是更广泛的服务中的很小一部分,另外它并没有足以预防受灾最高危人群中可能发展出的问题
傅春胜—中科博爱心理医学研究院院长、“心教育”平台执行长
教育,评估锁定需要帮助者
对志愿者培训哀伤五阶段,对学校老师的培训与督导,让咨询师有精力做团辅或个案干预
社区工作者参与很重要,有助于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
志愿者自身问题:理性并作息规律保持体力精力
心理援助包括五个层面
1. 灾后心理教育:在学校,社区通过发放灾后心理自助手册,地方宣传平台,媒体等宣传灾后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家了解哪些灾后反应是正常的,哪些需要关注或危机干预
2. 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培训:面向专业人群,尤其是当地的心理工作者
3. 心理辅导:面向社区与学校,开展心理评估,团体辅导,简单的心理疏导,情绪稳定等
4. 心理治疗:对高危人群,精神科医生进行鉴别诊断评估干预治疗
5. 社会工作:通过政府,社区,学校等连接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徐凯文—北京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主治医师
系统性科学性还有待进步
角色定位有待明确,例如心理志愿者和社工的职责如何区别,与政府关系如何?谁来牵头指挥?
救援人员主要作用是哀伤陪伴?除此之外还可以做什么?
有多少是救援人员想要去做而不是受灾人员需要他们做的?哪些是需要做但没做的?PTSD患者孤儿等后续工作更需要跟进
需要理性研究工作的有效性
建立系统的全国性的灾难救援机构,提供系统规范的心理援助服务
王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科教部主任
心理急救是灾难救助的很小部分
如果严格培训组织规范,操作就可以很顺利
和受灾人员建立关系很重要,因为救援人员很容易被误解,利用吃饭时间接触建立联系
角色定位,要结合国情
需要关注政府人员、救援人员的心理问题
心理救援人员自我保护,做好从业人员培训
需要防范非专业人员的不良影响
祝卓宏—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
对当地组织进行人为原因造成的突发事件后群体反应的教育,特别是对受灾人群的负面情绪的及时回应
分享一首心理急救要诀小诗
一
问寒问暖问生计,
耐心倾听放第一,
察颜观色看动作,
不提心理做心理。
二
建立关系是前提,
宣泄情绪要注意,
情感支持是关键,
润心无声似春雨。
三
遇到冷拒不生气,
遇到哭泣纸巾递,
遇到话多促膝谈,
遇到沉默要细语。
四
创伤反应要留意,
过度警觉易唤起,
闪回反应有扳机,
回避行为慢干预。
五
负性情绪要处理,
身心稳定深呼吸,
加框打包控闪回,
中和滴定莫着急。
六
资源开发无限域,
友爱亲情汇成渠,
积极赋义促表达,
叙事沙盘与游戏。
七
杯弓蛇影好案例,
身心本来是一体,
创伤信息需化解,
塞翁失马不抑郁。
八
万法修心和健体,
本土文化多考虑,
绘画刺绣与书法,
气功禅定并太极。
九
援助最终靠当地,
保证安全要牢记,
开发资源不间断,
各方力量多联系。
十
背景因素多参考,
生态概念要确立,
分析问题需系统,
心理援助莫孤立。
视频会议现场还有来自汶川地震急救工作的四川什邡肖尤泽及参加天津爆炸心理援助的北京回龙观医院医生童永胜,他们分别分享了参与汶川大地震后及天津塘沽爆炸事件后救灾工作的体验。
肖尤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所什邡心理援助站站长,从2008年至今积极开展灾后心理援助、重建工作
灾后救援工作是一个长期工作,需要有耐心,不慌张
刚开始救援时如果以社工身份接触受灾者,更容易被接纳,先满足受灾人员的基本温饱、安全需求
在建立信任后,再无声无形地应用心理学专业技巧和方法进行帮助
和当地的一些社会机构合作,长期提供救援和辅导,受灾者从开始时的反抗,逐渐建立了信任,开放自己,接受帮助,和救援者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对于一些受灾者,心理救援人员不仅提供了心理帮助,也调用了社会资源帮助他们
灾后心理救援和重建是一个长期过程,希望能对受灾者的长期反应有更好的跟踪和调查,正念是一个有效的心理重建工具
童永胜—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二科副主任、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WHO心理危机预防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研究部主任
对志愿者有需求,但是组织管理非常必要,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共同救援
详细了解受灾者的需求,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反馈实际需求,满足合理需求,以帮助他们尽快回到正常生活中
最终的目的要以受灾者为重,他们的实际需求高于一切
【特别鸣谢】
网络视频会议提供方盟视中国(www.zoomcloud.cn)大力支持,开放参会端口,使得CIH和广大心理爱好者的愿望成真,一起学习和交流灾难之后的心理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灾难之后社区的响应力,减少灾难给人群带来的影响,提高灾后社区恢复力。为了确保这次参与人数众多的中美视频会议的稳定、视频的流畅,盟视中国董事长刘亚斌先生也全程了参与会议、提供技术支持,再次向盟视中国和刘总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