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洛伊德的十个重要时刻

作者:黄鑫

【作者say】这是一篇我过去写的学习笔记,编辑找我要,就翻了出来。

当时我的感觉,是精神分析发展至今,流派多,理论多,书也多。经典、自我、客体、自体、后自体……我陷入理论的汪洋,找不到掌握它的核心。

我使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去理清这个脉络,那就是回到源头,看看弗洛伊德。

别忘了,是弗洛伊德最早打开心理治疗的事业,而他之后不同的理论家,无非是通过和他彼此观念的差异或相同,来确立了各自在精神分析江湖中的地位。

我的学习方法,是神入弗洛伊德——回到他的时间,站在他的空间,体味他的情感,理解他的概念。我总结了十个弗洛伊德所经历的重要时刻,假设自己站在那个位置,看到了什么现象,以及由现象引发出什么探索及发现。接着,再回到我自身,思考和提问,进行富有针对性的观念讨论。以此,来深度领略弗洛伊德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开启一段精神分析的创世纪之旅。

第一部分、工具的变更

弗洛伊德一生在思想上不断创新,而他使用的临床工具,却只有一次大的变更,就是由催眠术改为自由联想。 

(一)、1873年,17 

位置: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现象: 

1、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拼接零碎的历史资料,确定特洛伊城的位置;

2、初入大学,发现自己因犹太身份而被排挤。

探索及发现:

1、激发了弗洛伊德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后来他的咨询室堆满了古埃及的雕塑和古玩,像个考古学家的办公室。弗洛伊德挖掘的是人类心灵的土地,寻找地下古城池,用他自制的工具——精神分析的解译。

2、弗洛伊德说:最初进入大学的这些先入为主的印象对我产生的影响,在后来才知道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很早就习惯了站在对立面……”

讨论:

1考古挖掘者是弗洛伊德的自我意象吗?他一生都试图揭示全体人类的特洛伊秘密所在,这个秘密是什么?

2、你认为二元论的对立与冲突,是弗洛伊德理论的固有模式吗?

海因茨·哈特曼说过:贯穿弗洛伊德整个一生的工作,是一种典型的辩证理论路线,把全部理论都建立在这两种相互作用的力量上。所以冲突二字是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他把一切都分为两个对立面,无意识VS意识;冲动VS防御;本我VS超我;性本能VS死本能;生物性VS社会性。你同意这种划分吗? 

(二)、1882年,26

位置: “生命的转折点,放弃理论科研追求,进入总医院任住院医师

现象: 看到布洛伊尔治疗安娜·O,自己尝试使用催眠术。

探索及发现:

1、弗洛伊德从对鱼类的脊椎研究转入人类的脑解剖研究,发表数篇脑神经机体疾病的临床观察报告,后来更以正确诊断和死后脑解剖证实率高而闻名。这时他有了专注于一项工作、一个问题的倾向,而且这一倾向一直发展下去,使我一直被人指责为一面倒或者有偏见的人。在医学的分支中,除了神经病学,其他的分支都不能引起我的兴趣。”——弗洛伊德

218801882年间,布洛伊尔以一种特殊的方法为患者治疗,这使他能够触及歇斯底里症状的病因和病症的根源……那个病人是一个禀赋极高且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子……布洛伊尔在一次偶然的观察中发现,如果能让她用语言描述出当时笼罩着她的那些错误的意识或者幻想就能够让她摆脱那种意识混淆的状态。基于这一发现,布洛伊尔创立了一套新的治疗方法:把病人催眠到很深的程度,然后要病人告诉他每次发作时压迫着心灵的是些什么念头。

于是我把布洛伊尔的方法用在了我自己的病人身上。在经过几年的观察后我发现,布洛伊尔的临床发现都可以在对上述治疗方法有反应的歇斯底里病患者身上看到……我提议我和他合著一本专著……随后于1895年共同出版了《歇斯底里研究》。我和布洛伊尔在《歇斯底里研究》一书中建立的理论体系还很不完整,特别是我们几乎没有触及到症状产生的根源,而根源恰恰是治愈病症的关键……我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跨过歇斯底里的领域转而开始研究我门诊中常见的神经衰弱病人的性生活。这一尝试的代价巨大,它牺牲了我作为医生的威望。

布洛伊尔曾经利用他在学术界的影响竭尽全力地支持我,但最终徒劳无功,后来他也退却了,不敢再承认神经质的性因素这回事了……没过多久,我们就因为摩擦而分道扬镳(1894年)。

讨论:

1、弗洛伊德受歌德的影响很大,在《浮士德》中有这样一句话:对科学的广泛涉猎是枉然的,每个人都只能学到他所能学到的东西。你认为是否弗洛伊德以他的成就验证了这句话?

2、歇斯底里病症的起源是由于被压抑的回忆以及有关的情感所造成的,但为什么某些经历会被引发从心灵其余部分解离、割裂的情感?弗洛伊德的答案是。你也这么认为吗? 

(三)、1885年,29

位置: 巴黎,萨尔佩特里耶精神病医院,接受沙尔科指导

现象: 沙尔科让病人处于催眠状态,并通过催眠暗示引发歇斯底里症状的麻痹和强制收缩。他证明了问题并不在肉体上,而在于想法——在意识之外的想法,导致病人看不到,走不了。当这种想法遭遇催眠师的指令对抗,会暂时被解除,甚至症状本身也被暂时解除——那些失明的人能看到,瘫痪的人能行走了。

探索及发现:

1、在发觉歇斯底里不是大脑的疾病,而是心灵的疾病,问题的根源在于想法,而不是神经后,弗洛伊德由神经学家成为精神病理学家,由对躯体的研究,转为对心理的研究。

2我离开巴黎之前曾经和沙尔科讨论过做一项研究,我希望能就此建立一种学说,主要内容是歇斯底里麻痹和身体各部分的感觉缺失症不是以解剖学上的事实作为区分依据,而是以一般界限概念作为区分。弗洛伊德看到歇斯底里现象的真实性及合理性,提出了症状也常发生在男性身上的观点。 

3、关于催眠术,弗洛伊德说:(在巴黎)我见过催眠术被人们自由地运用以激起症状的发作,然后又以之去治愈症状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在我行医的第一年中以催眠和暗示作为我的主要武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实施催眠术使我第一次尝到把别人从无助中救起并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的滋味。另一方面,以制造奇迹而享誉美名也是一桩乐事。直到后来我才发现催眠术有缺点存在。

讨论:

沙尔科的话:理论非常好,但并不能杜绝事实存在。关键必然在于生殖器——必然!必然!必然!给了弗洛伊德什么影响? 

(四)、1889年,33

位置:法国南锡,为了使掌握的催眠术日臻完美,向李厄保和伯恩海姆学习,最终放弃催眠术;在维也纳,为一个叫杜拉的少女做分析治疗,分析梦,对于梦为解释心灵之奥秘的关键一点有了独特心得,成为经典梦例。

现象:

1 催眠——“使我感到困扰的有两点,一是不能百试不爽,使每个病人都被成功催眠;二是我对病人催眠的程度无法控制。我说服了一个病人跟我一起去南锡,她是一个歇斯底里患者,极有才华且出身清白……由于催眠术的效用,我使她过着一种还能忍受的生活,而且总是能把她从可怜的症状中超度出来,但她的症状不久又会复发。起先我以为是因为对她催眠没有达到梦游或者记忆消失的程度所致,在把她交给伯恩海姆之后,他也多次尝试把她带到那种催眠程度,但都失败了。他坦白对我承认,他用暗示作用得到的成功治疗只见于医院的病人,他私下的病人也同这位病人一样不成功。

2 自由联想——“当病人从催眠状态清醒过来时,似乎忘记了在催眠状态中发生的所有的事情,但伯恩海姆却认为记忆一直存在,他断言病人知道一切只是不记得了,他会在说出这句话的同时把手放在病人的前额上,坚持要病人回忆,果然那些已经忘记的记忆又重新浮现……所以我决定采用伯恩海姆的方法,我觉得我的病人必须明白他们在催眠时回忆起的东西,而且我相信以我个人的鼓励和保证加上我放在病人前额上的手,应该可以使忘记的事情和关系重新进入意识的领域。毫无疑问,这种方法较之催眠术需要更大的努力,但却可能获得最好的效果,所以我放弃了催眠术,只保留了让病人躺在沙发上,我坐在他前面看着他而不让他看到我的治疗方法。

探索及发现:

1对于伯恩海姆的催眠实验,弗洛伊德引申出了三个一般性结论:

即使主观上完全是真诚的,意识的动机,也不一定都与行为的真正原因相符;

决定行动的力量有时候可能只在心理发生,而不进入意识;

这种心理力量通过一定方法可被引导进入意识。”——巴赫金《弗洛伊德主义》 

伯恩海姆的实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知道了在人类的意识层面之下,还有可能隐藏着另一个极为强有力的心智过程。但是,弗洛伊德和伯恩海姆的讨论也得出了一个重要结果,即认为催眠疗法的作用是有限的。

2我不再催促病人对某个指定的话题说些什么,相反,我尽量地让病人进入自由联想的状态,等于是让病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作任何思路引导。自由联想超越旧方法的原因并不是省力,而是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病人的压迫,并且不会失去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它更能保证任何神经质病构成中的因素不被忽视掉,防止任何分析者期望的东西进入并且完全让病人决定整个分析过程所用的素材。因此那些对特定症状或者情结的综合处理亦称系统处理都变得不再可能……它具有联系性的材料,这些材料会在治疗的不同时间和地点上出现……这个方法的另一个优势是它具有永不间断性。

讨论:

1、在病人心中有种抵抗的力量将引起麻烦的无意识内容排除在意识之外,弗洛伊德称为防御。催眠是人为地绕过防御,结果分析师看到了烦恼病人的秘密,而真正需要看到秘密的人却不知道,因为催眠结束,阻抗也就恢复。精神分析的解译带给病人知识上的理解,但更重要的,它必须带给病人经验上的觉察,也即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弗洛伊德正是根植于临床,和以来访者为中心,才进一步地看到了催眠的不足。你认为呢?

2、自由联想的情境会引发介于正常的清醒意识状态与催眠状态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一个模糊地带。不同于催眠的暂时麻痹防御,它拆除或瓦解了防御,分析师向尚处于清醒状态的病人,既可以展示其无意识的内容,也可以揭示其防御。你有这种模糊地带的体会吗? 

第二部分 独自发展理论 

在我看来精神分析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也就是1895年到1905年间,我一个人孤军奋战……在与布洛伊尔分手之后差不多十年之久,我没有一位同事,没有人追随我的事业。”——弗洛伊德 

(五)、1895年,39

位置:出版《歇斯底里研究》一书,第一次使用精神分析一词;724日首次完成对自己的梦的分析——“爱玛的注射

现象:

1、安娜·O对布洛伊尔爱的转移

2在后来的一次治疗中,我经历了一个小插曲,它使我隐约看到了我怀疑已久的事情。那是一个最听话的病人,我一直以催眠术为其治疗,并已经获得了最好的疗效。但那天她例外地醒了过来,一把搂住了我的脖子,幸亏一位佣人恰好进来才免除了一场让人痛苦的挣扎。这件事发生之后我和那位病人都明白应该终止催眠治疗了。我算是个谦虚的人,不会把这件事情归因于我个人不可抗拒的魅力。我认为我已经捕捉到了那个催眠术背后的神秘力量的真实面目。

探索及发现:

1、地形模型说,郑重提出潜意识概念;

2、确定阻抗与移情。

我要说一个在技术上和理论上都十分重要的因素,这个因素对我的整个精神分析领域都极具重要意义。在每一次的分析法治疗的过程中,都无须医生的力量,那是一种分析者和被分析者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会产生一种实际上完全不可思议的感情因素。它很有可能存在于爱或恨这两个极端的任何一边。我简称这种情况为移情。

想规避掉这种作用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精神分析一定会发生移情现象,但我们不能因此认定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产物。事实上,因为精神分析,我们才发现了移情现象并且把它分离出来,而且移情是人类心理上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它可以决定一切医学影响力的成功与否,而且在每一个人和其生活中,移情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在精神分析中,移情对于治疗结果没有决定性影响,它们只是被用来引发病人去做一件心灵上的思考工作——克服移情抗力。这个思考工作只关系到病人心智经历的永久改变……就算如此,它仍然是精神分析中最困难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讨论:

1、弗洛伊德最重要的临床观察之一是病人在分析情境中的移情和阻抗并非治疗的阻碍,而恰恰是治疗的核心。他发现,不是通过催眠绕过防御来发现秘密,而是在这些防御显现于分析情境时对其进行探讨。分析过程的核心关注转向了对移情和阻抗的分析。当我们看到移情时,是如何反应的呢?

(六)、1897年,41

位置:77日开始进行自我分析;性挑逗理论宣告失败;确立幼儿性欲理论和本能驱力、俄狄浦斯情结的观点。

现象:

我有必要提一下我曾经犯过的错误,那个错误几乎使我的整个工作受到致命的打击。在我当时所使用的治疗方式的影响下,大部分病人都从他们的童年时代找出了曾经受大人性挑逗的回忆来,我当时完全相信他们所说的,自以为已经发现了由于童年时代性挑逗经验而造成的神经质病的根源……直到最后我认清了那些所谓的挑逗只是病人的幻想,根本从未发生过或者说完全是被我的方法强迫出来的时候,我对自己灰心失望到了极点。

心理上的实在性比物质上的更为重要。当我把错误改正之后,摆在我面前发就是研究幼儿性欲的康庄大道。

探索及发现:

1、(幼儿性欲)尽管性挑逗理论宣告失败,但是弗洛伊德已经将症状与冲突的关键点锚定到了童年,由此捅破了人类关于儿童心灵纯洁而无性的说法,指出童年的自然性欲。把表面的挫折转变成加深探索的机会。

在我看来,性机能于生命初期就存在着,虽然它起初需要依附在别的机能里直到后来才独立出来,但从那时到我们所熟知的正常成人的性生活之间必须要经历一个繁复冗长的发展过程。

2、弗洛伊德的本能驱力理论成为他后来所有理论建构的重要基石。他推理道,心灵是释放刺激它的装置。刺激有外部的和内部的。心灵的结构是为了容纳、控制、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释放内部刺激。内部刺激中最为核心的是性本能。

在这个发育过程中,许多机体的本能成分会在最后一刻显示出对终极目标毫无用处,因而被放在一旁或者转为他用,另一部分则会把目标转向生殖器组织。我把性本能的能量称为力比多,而且限制这个名词只能用于这种能量上。

3、(性心理发育)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表现为身体不同部位产生的广泛的一系列紧张,需要通过活动获得释放。驱力的来源和目的都是驱力固有的特征,特定器官中神经末梢的聚集,构成了这些器官作为力比多驱力来源的基础。这些性欲区成为儿童情绪生活的核心组织焦点。

最初表现在所有的机体本能中,这些都取决于身体的发情区……而绝大部分为自体性欲,过些时候才开始和别的冲动相协调,在口腔元素的控制下,达到协调组织的第一个阶段,接下来的是肛欲期,到达第三个阶段之后,生殖器才会发育完全,性机能才开始达到生殖的目的。

弗洛伊德在时间的河流溯游而上,回到越来越早期的人类经验、幻想和愿望,他发现性并没有单一的源头,它有许许多多的支流(称之为本能成分)。它并非起源于生殖期,而是散布在多种感觉中,位于身体的不同部位,在生命的第一年通过不同活动而被激发。

4、弗洛伊德发展理论的核心是俄狄浦斯情结。性欲的各种元素在六岁左右会归入性器的主宰,儿童所有的欲望变成与父母中异性的一方发生生殖器性交,而另一方则成了令他害怕的竞争对手。当一个人经过了自体性欲期,不管是男是女,他(她)所爱恋的第一个目标都是母亲……婴儿的第一个性欲对象是一个乱伦的对象。

对弗洛伊德来说,童年性欲的核心主题在俄狄浦斯情结中组织,而这一组织构成为余生的潜在结构。俄狄浦斯情结一直是与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联系最广泛的概念。

讨论:

1、如果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是考古挖掘,那么他挖到了源头么?

2、幼儿性体验的大部分内容是不能为社会化的成人所接受的,所以最理想的情况是这些内容的升华。成人功能的建构不是为了提供经过伪装的满足形式或有效防御,就是提供满足与防御的复杂结合。由此看来,症状就是满足与防御的失衡,你认为呢? 

(七)、1900年,44

位置:独立撰写的第一本著作《梦的解析》出版,为人类潜意识的学说打下良好的根基,同时建立潜意识界的典范。

现象:

弗洛伊德从小就是一个爱做梦的人,甚至小时候还会把观察到的梦记录下来。

他自己认为,他对梦的解释的兴趣源自两点:一个是跟踪病人的联想,从病人越来越放松的自由联想中,他发现其中总会夹杂着对梦的叙述,从这些叙述中引发了他的联想;另一个是他在对精神病人进行幻觉方面的诊疗时总是充斥着愿望得到实现的幻想。

在详细记载的档案中可以查到,弗洛伊德第一次进行梦的分析是在189534日,对象是布洛伊尔的侄子。弗洛伊德把他与另一个幻想精神病病人做比较,发现其中愿望的实现这一点是共通的。在1895724日,弗洛伊德完成了对自己的梦的分析,这个梦就是著名的爱玛的注射。四个月后,弗洛伊德自信地发表了他的结论——梦的动机就是愿望的实现。

探索及发现:

我似乎命中注定要发现那些显而易见的事情,比如儿童的性意识,还有睡眠中做的梦和白日梦一样代表着愿望的实现。”——弗洛伊德

1、梦的建构及实现愿望的原理——梦是冲突愿望的伪装满足。在睡眠状态下,与在催眠状态下类似,通过凝缩、置换、象征这些梦的工作,将不可接受的梦的隐含想法转变为可以接受的意象,再二级润饰成一个故事。

2、弗洛伊德在其梦的理论中所描述的形式成为他理解所有重要心理现象的核心结构模式。神经症症状、口误、差错在结构上都与梦的结构相同。

讨论:

1、《梦的解析》包含了许多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如《哈姆莱特》,还有神话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大量提示,它也曾经为你的梦想提供了灵感吗? 

(八)、1905年,49

位置:写成 《性学三论》。

现象: 

为了把这个关于人类性生活的发现表达得更为清晰易懂,我把不同时期所得的各种结论综合起来,形成了《性学三论》,该书的初衷是希望人们借助此书可以更加容易地了解我引申性观念的意图。

我对性观念的引申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性一直都被认为与生殖器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我却把性从中分离出来并且把它看作一个覆盖面更广的生理机能,它以快乐为终极目标,生殖只不过是其次要目标;另一方面,我认为性冲动包含所有的可以用传统的字来形容的念头,哪怕是亲昵或者友善的冲动。我对第二条的引申得益于我在精神分析研究中发现了的事实证明,这个事实就是:所有含有亲切感情的冲动究其根本都具有性的本质,只不过它们的目标受到了抑制或者升华。

探索及发现:

1、第一次系统地探索了自幼年时代起的人类性欲发展规律。

2、在弗洛伊德看来,心灵表面上透露出的是一种幻象;精神与人格是高度复杂、结构精巧的一层层本能冲动,这些冲动的变形和对这些冲动的防御,也即人格的基本材料是由冲动和防御编织而成。

讨论:

1、对于弗洛伊德这段话:我们所描述的一个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从性兴奋的资料中建立的,并包含着从童年时就固着的本能、通过升华获得的建构,以及其他用来有效控制住被认为是无实用性的变态冲动的建构。你怎么理解? 

第三部分 超越快乐原则

我希望读者朋友不要以为我在后期放弃了对人的观察,而把整个心力投入到了纯理论的冥想里面,事实正好相反,我无时无刻不与那些分析素材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并且从未在临床或者技术上的重要细节掉以轻心……”——弗洛伊德

死亡这个问题贯穿了弗洛伊德的一生,他先是沉思死亡的意义,继而害怕死亡,最后渴望得到死亡的解脱。——欧内斯特·琼斯 

九、1920年,64

岁位置:写作《超越快乐原则》,引入死本能概念,缔造双重本能理论。

现象: 许多评论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可怕事件、弗洛伊德自己与癌症长期斗争的开始以及他最疼爱的女儿苏菲的去世,都是导致他更加悲观的原因。

探索及发现:

1、赋予攻击与性在驱动心理过程的基本本能能量根源上的同等地位。

2、弗洛伊德逐渐认为,个体被压抑的不仅是无害的性愿望,还有从死本能衍生而来的强大、猛烈的破坏性。

3、压抑并不必然是由给出限制的社会所强加的,压抑是一种避免人们伤害自己的社会控制形式,使人们可以生活在一起,而非永远相互杀害、利用。理想的心理健康并不是完全没有压抑,而是维持一种经过调节的压抑,在允许满足的同时,避免原始的性和攻击冲动控制一切。

讨论:

对以下这段话,你怎么看?

这本书(超越快乐原则)即使在精神分析运动的内部,也一直,并且至今仍然引起无尽无休的争论。他一开始就总结他先前的信念说:精神事件由快乐原则自动调节的过程……是由一种不愉快的紧张状态在内部发动起来的,它所选择的方向,其最终的结果是减轻这种紧张状态。性本能是通过消除紧张状态达到快乐目的的典型例证。

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的目的,旨在恢复先前的状态。他在这里借用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宇宙能量处在不断衰减之中。因此,本能是有机生命固有的内在动力,它旨在回复事物先前的状态……”无生物先于有生物存在,所以,我们的本能往往把我们推回到无生物的状态。

本能趋向于死寂。而死寂正是彻底的无紧张无亢奋状态。因此,一切生命的目的正是死亡。

这就是弗洛伊德最有争议的理论,他将它命名为死本能。

我们的本能,看起来是把我们推向前进,实际却仅仅推动我们在一个巨大的圆圈中循环,并且注定要回到死亡。人,这才能如此高贵的造物,一步步地迈向天国之路,但最终却命定要再一次回到岩石般的无生气状态。我们出于尘土,我们终将归于尘土。——罗洛· 

十、1923年,67

位置: 著有《自我与本我》,将心理结构分为自我、本我、超我。

现象:弗洛伊德在无意识中发现了其他东西:内疚、禁忌和自我惩罚。

探索及发现:

1、开始认为心灵中的基本冲突不是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而是在无意识内部。

2、新提出的结构模型认为自身的所有主要成分都在无意识中,而重大的界限存在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

3、提出超我的概念,自我理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超我是一套价值观和自我批评的态度,主要围绕着内化的父母形象组织起来,它作为俄狄浦斯情结的后继者来解释父母价值观的内化,其内化控制住幼儿性欲。

讨论:

弗洛伊德把人类描述成未完全进化的、受着动物本性和文化追求之间的根本裂隙的折磨。他认为社会化的过程本身就需要人自我疏离和自我欺骗。这样做的结果是心理的很大一部分是自身所不知道的,充满着秘密、攻击与性的冲动。这种冲动去而复返的压力产生了神经症症状,而他破解了这些症状的密码。生命的意义仅仅在于一个秘密吗? 

结语

如果我永远年轻稚嫩,我绝对不会有任何成果,但我也绝不是因为要出名才进行研究的,再说人类天生忘恩负义,我也不敢保证这些成果会对将来的子孙带来什么好处。假如我们都能坦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那么上面的顾虑和念头都显得微不足道了。”——弗洛伊德1910年回复费伦奇的贺年信 

参考书目:《人类心灵的捕手——弗洛伊德自传》《精神分析引论》《梦的释义》《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罗洛·梅文集》

(摘自网络)

 

 

易思ESPCMS企业建站系统 [ECISP.CN]
版权所有 2002-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授权建站咨询QQ:6326420
ESPCMS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011SR051710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