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误解了给孩子的自由?

当孩子失去身体的自由会是什么样

如果孩子身心自由都被剥夺了,情况会怎么样?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有一段这样的镜头:

新来的音乐老师和班主任马修要上课了,他走到他要带的那个班级的走廊上,就听到走廊的那一边发出巨大的喧哗声。马修老师被镇住了,他停住了脚步,后来他似乎下定了决心,带着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走向教室,在他打开教室门的那一刹那,教室里的孩子们立刻两手放在脑前,按正规的姿势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从这一点我们看出来,这些孩子是一些长期受到他律管制的孩子,他们守纪律全因为他们害怕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当这类人出现的时候,他们会马上做出那个人要求的样子。但是这会造成他们内心的压抑和不愉快,所以他们会希望那个人赶快离开,当那个人离开后,他们就会反弹,去过分地满足身体可以乱动的欲望。

当马修进到教室,看到插在人体骨骼上的烟,没有大发雷霆,没有去惩罚那个插烟的孩子,而只是温和地跟孩子们开了句玩笑,说他不适合抽烟。

做为老师,他这是在向孩子们输入像孩子们这么大的年龄是不应该跟烟接触的道理。但孩子根本不能注意到马修的用意,他们满眼睛看到的是马修是一个不严厉的老师,他们可以欺负马修以获得自由。于是教室立刻乱成了象老师没有来的时候一样,有人竟然抢走了马修掉在地上的文件夹来耍弄马修。

我们看到,这时孩子为满足自由的欲望而创造的自由已经没有了边界,成为破坏环境和伤害他人的工具。

从表面上看,这些孩子不用严厉恐怖的管理是不行的。于是校长进来了,校长往教室的门口一站,教室里所有的孩子立刻按照最正规的姿势坐在自己的坐位上,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显然校长很为自己的威严和力量而得意,马修老师却有不同的看法。他当时就保护了那个领头闹事的孩子,还把乱的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

最终的结果,不是校长的压制使这个班的孩子产生自律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而是马修老师为他们提供的合唱训练使孩子们精神享受品味提高了。孩子们被音乐的美好所滋养,被合唱的练习所满足,自然地变得有同情心,关怀他人,遵守规则,并唱出了那么美丽的童声合唱。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身体和心灵自由都被剥夺的孩子,会利用任何机会来试验自由。而这种自由会走向对社会和自己不利的反面,成为破坏行为。他们会假想出敌人来,假想出将要享受的自由模式。由于孩子不顾一切地去享受那种放纵的自由,带来别人的蔑视和抵抗时,孩子们又会变得蔑视自尊,蔑视原则,嘲笑人类所有的正当行为,利用一切获得自由的机会拼命体验自由,最后只剩了自由而丢失了自我,成为盲目的行为者,并以破坏法律和规则来尝试自由。

当孩子获得放纵的自由会是什么样

在《超级奶妈》中有一个片段:一个25岁的单身妈妈,有一个6岁和一4岁的孩子。由于没有爸爸,妈妈想把爸爸那份爱也弥补给孩子,所以从来不给孩子定规则和纪律,孩子变得非常暴躁,看上去也非常焦虑。两个孩子经常大打出手,家里搞得一片狼籍,连墙上的壁纸也被撕了下来。每天晚上这位年轻的妈妈让4岁的孩子上床睡觉都象一场战争,孩子会伸出拳头不断攻击抱着自己的妈妈,并且发出狼嚎般的叫声。家里实在没有办法正常过日子,所以才请来了超级保母祖儿。祖儿为这一家人建构了原则,并教妈妈怎样给孩子建构原则,几个月后,孩子变得非常平静愉快,相亲相爱。

影片情节表明,如果只给孩子自由,不给孩子原则,孩子想做什么都可以,结果孩子在享受到充分的自由后并不快乐;由于孩子内心非常紊乱躁动,所以无法深入地工作,同时还要通过暴力的行为发泄自己的焦虑和恐惧。

由于孩子不能在规则和自由之间形成比较,就不会感觉到自由,所以无法了解自己的行为的边界。边界其实给孩子安全感,没有边界,孩子会没有安全感。在这种完全没有要求的生活中,孩子只能无边无际地探索行为的边界,这正是没有安全边界的表现,所以表面上看起来,孩子获得了自由,但实质上没有获得内心自由。

失去可参照的安全准则,孩子会变得焦躁和混乱,失去成人的指导,孩子就失去了方向。孩子通过不停的破坏和挑战环境,挑战规则,挑战权威来获得安全感,获得对自我的肯定和认识。因为不安全和烦燥带来的情绪和焦虑会使孩子内心痛苦,这种痛苦是能够控制人的内心的,再加上紊乱的环境,孩子的内心也会越来越紊乱。

自由的边界

给孩子自由,不能给孩子无边的自由,必须给孩子有边界的自由,那么自由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孩子进入社会,通过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获得生存机会,但进入社会的节律必须是适合生存的,这样才能为别人服务。孩子是一个自然的人,其出生后生活的节律与将来进入社会的生存节律不一致,要想让孩子进入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就得使孩子的自然节律逐步变为生存节律。

如起床、吃饭、睡觉、自由工作、组织活动、群众活动等是成人需要为孩子建构的基本社会节律,通过心理学家的取样分组研究和比较发现:有设计的儿童生活比没有设计的儿童生活更有利孩子适应社会。在人类历史上,只要有人群就会有规则。

孩子将来必定要进入人群,对群体规则一定要了解并能自律地遵守,才能在未来的群体中被群体接纳,才不会由于自己的行为造成人群对自己评价不好。当周围的人的评价对孩子是不良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就是那样一个人,这些不良评价给孩子带来自我评价低,对孩子一生都会造成伤害。

(摘自网络)

 

易思ESPCMS企业建站系统 [ECISP.CN]
版权所有 2002-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授权建站咨询QQ:6326420
ESPCMS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011SR051710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