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在的那九天
作者:蛮老野
说到心理学上的实验,这是非常有名的一个。
可是比起巴甫洛夫对着铃铛流口水的狗,或者哈罗给小恒河猴找的代母,这个实验又不那么耳熟能详。以至于我在学习心理学10个月之后,才在施琪嘉老师的《精神分析》课程里听闻。
我对精神分析一直有几分不接纳,觉得它既不如认知行为那样快意恩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也不如罗杰斯的人本那样泽被苍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恰恰相反,弗洛伊德是分裂的,分裂到将自己沉浸其中而不舍得抽身而退,他居庙堂之高同时处江湖之远,所以才会“恋父”、“恋母”、“俄狄浦斯情结”,甚至“生殖器阉割”、“口欲”、“肛欲”,连看见一栋高楼都是男性的阳具,这是有多晦涩阴暗。一个女生和上司相处不好,是因为这个上司身上有曾经父亲暴怒的影子,一个男生高考总是失败,是因为他不敢超越自己的父亲,这种典型的精分解释,我无论如何不能说服自己接受。我坚定地认为这是赤裸裸的牵强附会。
只有抽着烟斗的人才会干这种事。因为他没有安然度过口欲期,导致固着,只好用烟斗来弥补空虚的口唇。和灵魂。
如上种种之故,我在准备听施琪嘉老师讲精神分析的时候,打算显示出上网络课程的专业素养——准备好了手机和零食,可是很快,我放下了手机,停止了咀嚼,我拿出笔记本和笔,开始一丝不苟地记笔记,甚至倒回去重新听、反复听,琢磨着听,好像林黛玉初读西厢,“只觉满嘴嚼香”。面对全程无尿点的网络课程,不专心是一种浪废和亵渎。
课程里的“依恋”章节,是最为触动我的部分。其中就有“小约翰离开妈妈的九天”实验,或者说是由摄像机全程跟拍的实况记录。
17个月大的小约翰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和妈妈关系非常好,健康开朗,一切正常。妈妈怀了二胎,在去医院生产的时候把他放到了类似托儿所的机构,爸爸每天下午会来看他,陪伴一个小时再离开。托儿所里饮食、睡眠有人照顾,孩子们可以玩玩具,也可以和要好的小朋友玩游戏。
第一天,第二天,小约翰表现很正常,他玩积木、拼车,吃饭睡觉都很规律,爸爸来看他的时候也很开心。
第三天,小约翰对爸爸的离开表现出了哭闹,他希望爸爸不要走,或者带他离开,但是很无奈,爸爸需要去医院照顾生产的妈妈。他开始焦虑,开始发脾气,开始知道妈妈不是短暂地离开,并且不知道妈妈是否回来。
到第五天,小约翰吃饭很少,玩具由益智类、活动类的积木、推车,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毛绒绒的熊,他把自己藏在大熊中间,独处。对爸爸的到来和离开无动于衷。
第六天,小约翰开始吸吮手指,对饮食失去兴趣,托管所的工作人员喂他牛奶,他会呕吐。
第八天,小约翰不吃不喝,处于几乎绝食状态。他不再与外界交流,躺在玩具熊里吸手指,目光呆滞。
第九天,妈妈回来了。小约翰看着她,似乎不认识。当妈妈要拥抱他的时候,他尖叫着推开,然后放声大哭。
这是一个真实的记录。因为真实,摄像头在天真无邪的孩子和玩具之间竟呈现出冰冷的残酷,巨大的绝望情愫弥漫于心,令人艰于视听,胸口堵塞,不能呼吸。17个月大的孩子,在离开母亲之后,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由完全陌生的人员照顾,从健康开朗,转变为内向孤僻,甚至恐惧,绝食,只需要短短的九天时间。这九天里,他经历了多大的绝望?呈现在他眼前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无底深渊?
依恋关系,是如此重要。孩子安全基地的建设,是如此重要。
安全基地,是指宝宝重要的照顾者,一般是母亲,也可能是外婆、奶奶、甚至阿姨,家庭里面,依恋关系越多越好,孩子的安全感会更强。而这些依恋关系,是有等级和顺序的,就好像妈妈不在,就要爸爸抱了,爸爸不在,阿姨也能哄住了。
婴儿的依恋阶段,是从出生就开始的,但这个时候的依恋是“回避型”的。从出生到一个月的宝宝,整天都是呼呼大睡,按照精神分析的说法,因为宝宝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否安全,也许安全,也许危险,因为不确定,那我先回避了再说。那就闭上眼睛吧。
2-6个月的宝宝,和妈妈处于共生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6-10个月,重要时期来临,这个阶段,是“安全型依恋”形成的重要时期。拥有安全型依恋的宝宝,愉快情绪多,和大人互动很好,容易安抚,愿意探索新的事物和环境。
施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两个宝宝在玩玩具,面对妈妈的离开,一个宝宝放声大哭,另外一个看了一眼,继续乖乖地玩,这两个宝宝,谁是有问题的?答案是,乖乖玩耍的宝宝,“最重要的人离开了,宝宝居然无动于衷,这还没有问题?”
放声大哭的宝宝,属于安全型依恋,有着正常的情绪反应,同时她很容易安抚好,被爸爸妈妈抱着时,安静,稳当。
而继续乖乖玩玩具的宝宝,属于回避型依恋,对生命中重要人物的离开和到来都表现冷漠,对物品的兴趣会大于人。而这样的孩子,成长以后对物品的兴趣,比如麻将,丝袜,毒品,宠物,电子游戏……会多过对人的兴趣,而且容易沉溺其中。因为依恋存在于潜意识,一旦形成,伴随终身。
小约翰的实验是一个令人伤悲的实验,但由此呈现的依恋关系应当让我们深思。孩子一旦从你的怀抱里放下地,就再也抱不回来,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是无法回头的,不能像听网络课程一样,重头听、反复听、暂停片刻待我思索一番,所以,愿每一个妈妈都能拿出一些时间和精力来学一点带有生活气息的心理学,了解孩子在各个生命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才能做到正确的陪伴与善待孩子。呵护小生命,珍惜孩子每一刻的成长时光,才能让孩子的生命在你的陪伴中如鲜花绽放,带着满满的安全感与自信、健康、茁壮向阳生长。
作者:蛮老野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82e94d13a52c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我不会告诉你,这么好的课程链接在下方